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没有找到有关“退林还耕”的表述。那么,网上热传的“退林还耕”从何而来?根据调查发现,“退林还耕”这一表述,主要是一些自媒体对“种树改种粮”现象的泛指,是一种简单化、概括性的“媒介语言”,而不是定义严谨、按法定程序出台的政策概念。实践当中,部分基层政府为了方便宣传理解,也简单草率地引用了这一说法,使得“退林还耕”的概念传播开来。
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所谓“退林还耕”,实际上就是对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土地恢复种粮,即“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由此,“整改复耕”是比“退林还耕”更准确更科学的概念。
概念的外延确定之后可知,“整改复耕”针对的是被违法、违规占用的耕地,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并不存在交叉重叠。虽然都是都是统筹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生态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地块类型、实施范围、政策边界上,都是清晰明确的,不能强行挂钩,更不能混为一谈。“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是对过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种树造林的整改纠偏。“退林还耕”是对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的误读。
2022年,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通知明确,暂缓安排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重心转到巩固已有建设成果上,符合国家政策的退耕还林还草、按照国家政策和标准建设的防护林和绿色通道等,按照林地、草地管理,禁止纳入整改复耕范围。
考虑到“整改复耕”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补偿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当前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以及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191号)中规定的“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标准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直接的补偿依据。
国家层面已经明确,砍了老百姓的树,是要予以适当补偿的。如果您的树被砍了但却一分钱都没拿到,一定要注意保留证据,联系律师维权。
被砍的树能获得多少赔偿,一定要看当地的赔偿金额,有没有出台相关的文件。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就出台官方的文件明确:“农户自行清理的,一次性给予桉树清理费350元/亩;由乡(镇)组织人员清理:给予乡(镇)桉树清理费和工作经费550元/亩,工作经费200元/亩;清理桉树后种植糖料蔗可享受940元/亩的补贴;种植粮食等作物的可参照县里出台的相关奖补政策给予补贴。”
如果乡镇没有发布此类文件,又该怎么办呢?可以向政府网站留言提问,比如2023年08月20日,荆州区马山镇联山村的居民在村委会通知需要退林还耕后,咨询荆州区退林还耕补贴政策。荆州市人民政府在回复中明确,按照荆州区退林还耕政策,如果自行复垦,每亩给予400复垦费,退林没有其它补偿。
Copyright © 2022 北京中辽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2022027106号 北京中辽律师事务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楼金贸大厦C2座6层605/606 电话: 010-68334866 技术支持: 北京网站制作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400-9656-881、010-68334866
400-9656-881
微信号
扫码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