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察发布耕地保护典型案例——人民检察院督促退草还耕行政公益诉讼案
2023.12.01
2023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耕地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发布了一批耕地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了在耕地上种植草皮的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行为,体现了各地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找准耕地保护切入点,实现对违法破坏耕地的精准监督。
郴州市苏仙区飞天山镇(以下简称飞天山镇)历来为农业重镇。由于种植商业草皮成本低、效益高、利润大,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镇开始发展草皮种植产业,种植面积达2.7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草皮镇”。2020年5月,郴州市人民政府要求苏仙区2020年底全面完成退草还耕工作,但飞天山镇和平村、高椅岭村等地仍存在占用耕地种植商业草皮的情况,造成几百亩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2022年4月,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苏仙区院)实地走访飞天山镇查看耕地复耕情况时,发现部分村占用耕地种植商业草皮的问题线索。经初步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飞天山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土地负有保护、管理职责,苏仙区自然资源局对土地违法行为负有监督检查职责。5月22日,苏仙区院以行政公益诉讼对上述单位立案调查。经实地勘查、询问证人、咨询专业机构意见等,查明和平村、高椅岭村等地仍有800余亩耕地被占用于种植草皮,全年进行多轮种植,致使土地耕作层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严重损害了国家土地资源,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022年6月9日,苏仙区院向飞天山镇人民政府、苏仙区自然资源局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飞天山镇政府积极履行退草还耕的保护管理工作职责,会同自然资源等部门对和平村、高椅岭村等地种植草皮问题限期整改,恢复粮食作物种植,并对全镇违规占用耕地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建议区自然资源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清退耕地上的草皮,恢复耕地种植条件并加强辖区内村组耕地使用的监督检查。同日,苏仙区院联合飞天山镇政府、苏仙区自然资源局召开退草还耕整改工作推进会,商议制定耕地恢复方案并有计划推进耕地整改工作。7月21日,飞天山镇政府、苏仙区自然资源局书面回复称,已依法组织工作人员进村沟通、宣传政策,雇请旋耕机对上述草皮田进行整治清退,并对清退后的地块采取增施肥料、复垦等措施使耕地恢复耕种条件。整改过程中,针对村民不配合、拒绝退草还耕的情况,办案检察官联合村镇干部多次上门走访、释法说理,成功说服两个村组共计131户村民退草还耕。经苏仙区院、苏仙区自然资源局实地踏查,案涉800余亩耕地全部实现复垦复耕。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件耕地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